前几天,有网友举报说,深圳市龙华区发放的《中小学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常识手册》中存在性别歧视等问题:女生喜欢的男生什么样?有钱、有上进心、责任心和耐心。男生喜欢的女生什么样?漂亮、温柔、善良、开朗。
12月5日,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回应称,已立即停止该项目,同时安排收回所有已下发的资料册。 这种做法太眼熟了,像不像我们听过很多次的: “男孩就该是男孩的样子。” “女孩就该是女孩的样子。” 用这种刻板、传统的观念束缚男孩和女孩,就是刻板印象。实际上,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是对女孩的不公,也是对男孩的损害。 
“像个女孩一样”成了一种侮辱 想起之前曾刷屏的视频《像个女孩一样》,做过的实验:说一个人做起某件事“像女孩一样”表达着什么意思呢? 被采访男孩的第一反应:这是一种侮辱。 女孩的第一反应:其实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,但我知道被这么评价是一件不好的事情。 接下来的节目,让我们明白两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。 节目导演邀请来一群20岁的女孩和男孩,让他们根据听到的指令做动作,特别强调了是第一反应。 第一个指令是,像女孩一样奔跑。 有女生刻意跑得垫手垫脚; 
有女生跑两步就要护住发型,还有女生边跑边摇头晃脑。不仅动作软绵绵,脸上还要带着傻乎乎的笑容。 
男生的动作无一例外都变得矫揉造作。 
第二个指令是,像女孩一样打架。 一听到指令就笑了的男生,是这样做的。 
第三个指令是,像女孩一样扔东西。 女生们是这样做的。 
当节目组邀请5-13岁的小女孩,给他们同样的指令时,画风开始变得不同。这是像女孩一样跑步。 
这是像女孩一样打架。 
这是像女孩一样扔东西。 
她们表情坚定,努力挥舞手臂朝前跑。没有一个人是嘻嘻哈哈的。导演问其中一个小女孩:像个女孩一样是什么意思? 女孩回答:这意味着你要拼尽全力去跑。 
在她们看来,像个女孩一样,就意味着要拼尽全力,要做到最好。拍摄这个视频的初衷,是早在2014年5月,宝洁(P&G)进行了一项实验,调查了1300名16-24岁的美国女孩,结果令人震惊:
超过89%的女孩认为,“like a girl”这句话损伤了她们的自信心,只有19%的女孩,觉得“like a girl”这句话有着好的意思,超过57%的女孩认为,应该采取行动改变人们对这个短语的消极看法。 “在我做纪录片的工作中,我亲眼目睹了女孩之间的信心危机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,like a girl 这句短语,是时候被重新定义了。”节目组导演这样说。 
是什么阻碍了女孩成为工程师? 为了找到性别差异的来源,英国医生贾维德·阿伯德莫乃医生到莱恩森德小学,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与实验。一份开学时的自我认知差异程度测试结果让人震惊:女孩们严重低估了她们的聪慧程度,以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水平都比较低。 


至于男孩们,他们看起来似乎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,他们唯独擅长表达愤怒。 
这个班级里的23名七岁儿童表现出的行为和观点告诉我们,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仍然根深蒂固,并通过日常语言、教学氛围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于性别和自身的看法。这种性别差异从何而来?为了找到答案,贾维德医生去了孩子的家里。在一个八岁女孩的生日party上,处处都是粉色的包装、丝带、衣服、玩具、礼物,就像是一个被粉色包围的世界。 
在一个男孩的家里,满柜子都是乐高、超级英雄和玩具枪。 
女孩喜欢玩娃娃,这让她们擅长编故事,有更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。男孩喜欢玩乐高,这开发了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。但,玩娃娃并不能帮助女孩成为工程师。实际上,这种行为区别导致男性在工程和建筑领域的工作中占主导地位。在英国,在科学和数学相关领域工作的女性仅占13%。 
贾维德医生说:“我们送孩子礼物的时候,以为是她们喜欢的东西,但实际上只是在影响他们能力的极限。” 毕竟,孩子们的童年经历,喜欢玩的玩具,和所处的这个世界,塑造了他们发展的技能,并从生理上改变了大脑的构造。在这所小学中,贾维德医生与学校老师、校长和其他成年人一起做出的努力,正开始渐渐动摇孩子们习得的性别刻板印象。英国阿斯顿大学认知神经影像学名誉教授吉娜·里彭(Gina Rippon)说:“我们意识到大脑的可塑性,以及如何通过经验以及刻板印象等态度来改变它们。” 
性别中立教育, 一方专为性别歧视准备的“解药” 性别差异的根源是生物性还是文化性?科学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,但瑞典决定改变这种性别刻板印象。 在瑞典,早已经发起了一场教育改革,目前已经进行了超过20年。按照瑞典有关部门要求,校长和老师要承担起社会工程师的角色,要求他们“抵制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模式”。 在斯德哥尔摩南部的郊区,有一所幼儿园。在这里,老师避免用“男孩”和“女孩”,而是用“朋友”来称呼孩子。游戏也不会按照性别分成男孩、女孩阵营。男孩被鼓励玩厨房游戏。 
女孩练习说“不”。 
冬天时,男孩们互相按摩对方的脚。 女孩被鼓励在雪中赤脚走并大声喊叫。 
他们不会觉得男孩子一定要做些什么事,例如一定要踢足球,被欺负了一定要比女孩坚强等等;同样,也不会觉得女孩子一定要玩芭比娃娃。 另一所瑞典幼儿园的老师这样说:“社会普遍认为女孩应该温柔漂亮,男孩应该强壮狂野。但这里让他们有机会做他想做的任何人。 ” 幼儿园创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除性别,而是想让孩子们觉得,性别应该是一件中立的事情,不会带来好处,也不该因此产生歧视。 《新科学家》杂志的编辑海伦·汤姆森,曾分享过10个养育性别中立孩子的科学建议: 1、停止向孩子施加性别刻板印象 2、但要更多谈论性别,让孩子知道性别歧视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。 3、请记住,玩具没有性别。 4、尽早保护孩子免受“粉色和蓝色”的伤害。 5、不要试图消除性别,而是减少和性别标签相关的刻板观念。 6、鼓励男孩和女孩一起玩。 7、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。 8、让差异成为积极的属性,理解男性和女性有很多不同的方式。 9、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榜样,比如男舞者,女工程师。 10、真正接受你的孩子。 我想很重要的是家长要传递给孩子这样的观念:性别应该是一件中立的事情,不会带来好处,也不该因此产生歧视。这就是未来这些孩子学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第一步。 |